星期一, 10月 24, 2005

世界大賽第二場文章翻譯及感想

今天在Hardball Times看到一篇名為Playing in the Rain 的文章,裡面提到這場白襪後來居上以7比6打敗太空人的比賽中,又再一次有著爭議性判決,以及太空人總教練Phil Garner幾次有問題的戰術與調度。

首先,第五局2比2平手情況下,太空人首位打者率先擊出二壘安打後,Garner一開始要下棒打者Adam Everett作觸擊戰術,但是在第一次點出界外後,又忽然要Everett作自由揮擊,就數據上來說,.246/.290/.364應該是相當適合作推進戰術的人選,結果在這個改變戰術下,Everett被三振出局。但是,這場比賽中Garner雖然有許多令人感到疑問的調度,卻往往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,下棒打者Biggio擊出內野滾地球出局,接連Taveras 和 Berkman的兩支安打讓太空人攻下超前的兩分,以4比2領先白襪。

第七局Dan Wheeler領著兩分領先優勢接替Andy Pettitte上場投球,在被擊出一支二壘安打和送出一個保送後,面對Jermaine Dye在2好3壞下投出一個近身的快速球,主審裁判作出一個相當糟糕的判決,認定這是個觸身球。但是不只從重播畫面中明顯的這球是打在球棒上,從Dye的反應也看的出來這不是個觸身球。一個選手假如被大聯盟投手的快速球打在手臂或是手肘上,絕對會有一些動作顯示出他的痛楚,但是在這個play上完全看不到這樣的動作,而且賽後Dye也承認這球是打在他的棒子上。因此戰局變得對白襪極為有利,取代2好3壞2出局、2人在壘的局面是滿壘並且輪到第四棒Paul Konerko。這時Garner把Wheeler換下,把Chad Qualls緊急調上場,這完全是個靠直覺的調度。筆者提到,雖然Qualls在季後賽表現的相當好,但是兩出局滿壘,輪到對方的第四棒,這是整場比賽最重要的時刻,為什麼不把終結者Brad Lidge換上來?或許有人認為這樣非傳統的調度可能會引來眾人的譏笑,但是就數據上來看,Lidge被打擊率只有0.233,並且三振對手的機率高達35%。Lidge 是隊上最佳的救援投手,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,正是需要他救援的時刻。換上Qualls後,第一球就被Konerko擊出逆轉的滿貫全壘打,被白襪以6比4超前。

接下來又有兩個令人感到疑問的調度,在九局上半一人出局,1、2壘有人情況下,輪到今年面對右投手只有0.247/0.322/0.302表現的Ausmus ,Garner 沒有考慮換上左打的Mike Lamb或是Orlando Palmeiro,結果Ausmus擊出一壘方向軟弱滾地球,形成第二個出局數。下一棒啟用代打,捨棄了今年表現比較好的Lamb和Palmeiro,換上只有0.222/0.275/0.278的Vizcaino,這個調度讓Garner看起來像是個天才,因為Vizacino打出帶有兩分打點的一壘安打,雙方再次平手。
就當比賽來到九局下半,太空人把終結者Lidge調上場,這個調度讓筆者今晚所有對於Garner的疑問畫下句點,因為在6比6的平手比賽中,太空人已經把隊上最佳的後援投手給用盡。接著,Lidge被Podsednik擊出再見全壘打,白襪7比6贏得這場比賽。

以上是整篇文章的大意,看得出來作者對於Garner的調度有頗多質疑,而我受限於對MLB的認識不深,對於代打者的更換沒有評論的空間,或許從數據上來看9局換上Vizacino不是最好的人選,但是Garner本身就不是個看數據來帶兵的總教練,棒球不能也不應該完全以數據來評斷對錯,要不然賽前把兩隊數據整合起來加以比較直接裁定勝負不是更快?另一方面,也不應該從結果來評斷教練的調度,正確的調度有可能形成壞的結果,錯誤的調度也有可能幸運的帶來好的結果,這也就是棒球令人捉摸不定且有趣的地方。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